首页  水产

高密度鱼苗养殖

2025-02-05 09:22:49 次浏览

高密度鱼苗养殖技术要点

池塘准备

高密度养殖鱼苗对池塘的要求较高。池塘的深度应达到2米以上,以便容纳更多的水体,从而增加溶解氧的含量。池塘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随时更换水体。为了保持水质的稳定,池塘底部的淤泥厚度应适中,避免过多的有机质分解导致藻类过度繁殖。

清塘与消毒在鱼苗投放之前,应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退水清塘法和干塘后施药法。施药时应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确保药物均匀分布于池底淤泥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消毒后,池塘需经过4天~5天的通风晾晒方可注水。

注水与施肥注水时应使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鱼苗发塘前6天~7天应注水,并在注水后5天~6天施基肥。基肥应使用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亩施10担~12担(折合鲜粪80千克~96千克)。浅水发塘有助于提高水温和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水位应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

鱼苗投放鱼苗投放应选择在施肥后5天~7天进行,此时轮虫繁生达到高峰,有利于鱼苗的摄食和生长。投放时应避免阴雨天气和高温时段,温差应控制在2℃以内。鱼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技能进行调整,一般亩放280万尾~300万尾。

投喂管理鱼苗入池后两小时即可开始投喂。初期投喂量为亩用干黄豆4千克~5千克,每日分三次均匀泼洒。三天后根据水质、生物量和鱼苗生长情况进行适量增减。若水质已转肥,可适当减少投喂量或改为每日两次。

水质管理高密度养殖鱼苗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每隔3天~5天应更换一次水,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8厘米~15厘米为宜。通过换水和增氧,保持水体的清新和溶氧值的良好状态。必要时可安装增氧机,以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疾病防控高密度养殖鱼苗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鱼苗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鱼体检查,发现病害及时处理。应避免混养其他杂鱼,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高密度养殖鱼苗是一项技术性强、管理要求高的养殖模式。通过科学的池塘管理、合理的鱼苗投放和精细的投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加强疾病防控也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

养殖发发网
泰国田螺怎么养殖的 哪些热带观赏鱼容易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