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产

泥鳅养殖繁殖过程记录

2025-01-17 09:14:22 次浏览

[泥鳅的自然繁殖]泥鳅的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产卵交配的方法,适合群众和养殖专业户应用。其自然繁殖期通常为5-8月份,最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水温达到18℃-20℃时,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多在雨后或夜间产卵。泥鳅常选择水田、池沼、沟渠等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所,受精卵常黏附在水草、石头或其他物体上。

采用自然繁殖法繁殖鱼苗,最好设立产卵池和孵化池。产卵池和孵化池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也可以是水箱,大小视需要而定,一般面积不宜过大。

在每年春季泥鳅繁殖之前,要先进行清塘。将池水排干,修整好鱼池,每亩用70~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以杀灭有害昆虫、微生物。然后注入新水,水位保持20-30厘米。同时还可在池塘施入猪、牛、羊粪等,亩用量为8-10担,以培肥水体。产卵池的四周应建有防蛙、乌等为害及防泥鳅逃逸的设施。

池水药性消失后,选择水温20℃以上的晴朗天气,将泥鳅放入。泥鳅的雌、雄配比为1:2或1:3,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泥鳅临产前,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人工鱼巢。人工鱼巢放置前要清洗、消毒。杨柳须根要经水煮、漂洗、晒干。棕榈皮要按每千克加5千克生石灰浸泡2天,再用池塘水浸泡1-2天,晒干后再用;或使用 %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5-10分钟,或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或十万分之一的高锰酸溶液浸泡30分钟,可防止水霉菌滋生。然后用竹竿把人工鱼巢固定在产卵池的四角或中央的水中。

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20-30分钟。产卵前,1尾泥鳅往往被数尾雄泥鳅追逐,高峰时雄泥鳅以身围绕雌泥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当鱼巢上附着卵后,应及时取出放入孵化池或孵化容器内进行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消过毒的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直至全部雌泥鳅产卵结束。每尾雌泥鳅一般可产2000-5000粒卵,泥鳅卵黏附力很差,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防止鱼卵脱落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孵化池不能有泥鳅鱼,否则泥鳅会大量吞食鱼卵。受精卵经1~2天即可孵化出仔苗。

[泥鳅的人工催产繁殖]在4―5月气温适宜时,将亲鳅捕起,选择其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红色,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体长在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药物催产。其剂量,每尾雌鳅可用鲤PG1个或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然后将催产后的亲鳅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受精。最后将受精卵上巢进入孵化池孵化。这种方法可以准时大量有计划地获得鳅苗。

[泥鳅的放种补充繁殖]这是最简便的繁殖方法。即在养鳅水体中投放适量成熟的泥鳅,但先不能放养其它鱼类,到生殖季节放置一些人工鱼巢,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在原池孵化,苗种可用小箱培育,然后仍然在原池中饲养。

[泥鳅繁殖的其他形式]1. 为解决稻田养殖泥鳅的苗种,可通过人工办法,让泥鳅在稻田的鱼沟或鱼溜之中进行自然繁殖。方法是:在鱼沟或鱼溜水体10-15厘米的水层中,用网片或竹篱笆围成3平方米的产卵场,内放棕榈片、水浮莲等作鱼巢,然后按雄比为1:3的比例,选择成熟的亲泥鳅放入产卵场内,并投放优质饲料。

  1. 诱集繁殖。这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在繁殖季节选择比较僻静的环境,2筐草木灰,然后每亩施
养殖发发网
什么是鱼苗池养殖 昌黎日本对虾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