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产

中央七鲫鱼养殖

2025-01-17 09:13:37 次浏览

中央七鲫鱼养殖技术要点

1. 池塘面积以3-20亩为宜,深度在2-3米之间最佳。池塘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不渗漏,并且注排水方便。在放养鱼种之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工作。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并保持池水呈瘦水状态,有助于预防疾病和优化水质。

2. 鱼种选择与放养选择优质的鱼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鱼种应来自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确保品种优良、健康无病。鱼种在放养前应进行15-30天的暂养,以便观察和处理可能的疾病。放养时,水温应稳定在10℃以上,若水温能达到15℃左右则更有利于鱼种适应新环境。放养前1-2天应停止投喂饲料,以减少鱼体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3. 饲料与投喂鲫鱼的饲料应选用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的优质饲料,饲料粒径控制在2-3mm,最大不超过 。饲料类型可以选择颗粒饲料或膨化饲料。鱼种放养后立即开始训食,训练鱼群集中摄食,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日投喂次数建议为6-8次,具体次数可根据季节和水温进行调整。投喂时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奏,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4.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鲫鱼养殖的重要环节。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cm,pH值维持在 之间。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定期加注新水,每次加水15-30cm,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换水频率。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控制水面藻类来维持水质平衡。

5. 疾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进行池塘消毒、食场消毒和全池泼洒药物。每隔半个月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15kg左右)、漂白粉或 的强氯精进行消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性鱼病。对于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则需使用相应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6. 日常管理每日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应及时捞起掩埋,并做好记录。根据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解氧在3mg/L以上。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鲫鱼的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养殖发发网
乌龟养殖箱加盖板好吗 清水田螺怎么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