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水养殖鲫鱼
粪水养殖鲫鱼的概述
全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江河水系都有分布。鲫鱼对各种生态环境有很强的适应力,能耐低氧、低温,属杂食性和广食性鱼类。由于鲫鱼的肠首短细,樱桃嘴,这导致了其养殖的特殊性。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 池塘条件 - 清塘肥水:清除池底杂物和淤泥,方法有干塘法和带水法。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干塘法每亩使用60~75kg生石灰,带水法每亩使用100~125kg生石灰。消毒后7~10天可放鱼种。5~6天后向池塘中注水,水深 ~2m。同时施入腐熟的鸡、鸭等家禽粪便混合肥100~150kg,培水至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35cm左右。
鱼种放养
- 放养品种搭配为鲫鱼80%,花白鲢等其他鱼种20%。苗种放养前必须试水24小时,如无异常情况,在平均水温达到6~8℃时,即可正式投放鱼苗。鱼种下塘前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浴1分钟,或用3%~5%的盐水洗浴5~10分钟。
饲养管理
调节水质 - 20天左右施生石灰溶液一次,每次用量为25~30kg/亩,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pH值在7~ 。每1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在整个养殖周期内,池塘应保持适当水量,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20cm深,并配合使用增氧机,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尤其在高温季节应及时开机增氧。
日常管理 - 坚持专人值班,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防止雨水泛池。
粪水的处理与利用
- 粪水作为一种有机肥料,可以为鲫鱼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促进其生长。因此需要定期使用底改产品和解毒产品,稳定水色,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溶氧。不仅可以减少病原体的繁殖,降解毒素,减少发病率,而且可增产增收。
疾病防控
鲫鱼细菌性出血病是高温季节鲫鱼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初期鱼的颌、咽腔、鳃盖、眼睛、鳍基及体侧呈点状出血,病情严重时,体表及鳍严重充血,眼眶周围充血,有的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部内有淡黄色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腹腔有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肠壁充血,肠内充气无食物、多粘液。鳃丝淤血或严重贫血等,鳃丝末端腐烂,肝、肾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胀大,肠系膜、腹壁、肠壁充血发红。腹腔积水,病鱼浮于水面沉浮不定,不久死亡。
高发期是每年5~9月份,并逐渐危及池塘中的其他养殖鱼类,导致大量死鱼。水温在25℃以上发病最严重,发生应激性出血在水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症状会逐渐减轻。
预防措施:定期用底速爽/习渔底改状元改底,改善底部环境,分解底部有毒有害物质,抑制底部细菌大量滋生。定期习渔解毒状元解毒,硅藻丰泰或者EM种源调节藻相和菌相。定期内服习渔超强免疫宝或者病毒清+多维可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养护肝胆肠道,降低饵料吸收,减少发病率。合理调整放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