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池黑鱼养殖
高位池黑鱼养殖的概述
高位池养殖是一种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养殖密度高、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对于黑鱼养殖而言,高位池养殖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下是关于高位池黑鱼养殖的一些关键点。
高位池的选择与建设
选址:选择远离居民区、工业区的地方,以避免水质污染。同时,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尽量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以加快水质净化。
池塘面积:建议单个高位池的面积不要过大,以2-5亩为宜,最大不超过5亩。池底应平坦,淤泥较少,水深保持在 至2米,平均水深 米。
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防止黑鱼逃逸。
消毒处理:新建的鱼池需要经过充分的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用量为130公斤~15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并翻动池底淤泥,充分消毒。消毒后3天注入新水至1米,一周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鱼种投放与管理
鱼种选择:选用规格一致、无伤无病的当年鱼种,长度在10-14厘米(重量在60克-100克)。
放养密度:每亩投放7000-8000尾为宜。若水源、注排水条件好,饵料鱼充足,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驯化与投喂: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新鲜小鱼虾为主要饵料。鱼种下池后的第二天上午沿池四周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以后逐步移到池塘一处投喂。待鱼吃食死饵习惯后,按正常时间进行投喂,即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左右。
人工配合饵料:可以使用人工配合饵料,配方包括碎小鱼虾70%、豆粉20%、酵母粉5%,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15%。投喂时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水质调控与疾病预防
水质调控:勤换水,在高温的夏季每隔7天换去池水的1/3,半个月换去池水的3/5;另外每隔30天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1次,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
疾病预防:黑鱼抗病力强,但在秋季后期,如管理不善也会得病。主要疾病有出血病、腐皮病、疥疮病、烂鳃病等,以预防为主,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日常管理
观察与调整:定期观察黑鱼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在秋季,要加强管理,防止疾病发生。
增氧措施:黑鱼的食性大,排泄物多,容易导致池塘缺氧。必要时需采取增氧措施,确保水中溶氧量充足。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位池黑鱼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