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泥鳅养殖
特种水产泥鳅养殖概述
泥鳅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淡水鱼类,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泥鳅养殖作为一种特种水产养殖项目,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泥鳅养殖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开展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的基本条件
干净的水源:养殖泥鳅需要干净的水源,并且水源要离池塘很近。水质的清洁对于泥鳅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健康的泥鳅苗:选择健康的泥鳅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将泥鳅放在淡盐水中观察其活动情况来挑选健康的泥鳅苗。
适宜的水温:泥鳅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水温过高会导致泥鳅死亡。夏季高温时,可以通过加冰或使用遮阳布来调节水温。
泥鳅养殖的具体方法
水田养殖泥鳅
水田选择及设施建设:选择弱碱性、少砂少泥、降雨无溢流的水田。建造堤坝并用木质或钙质塑料板包围,防止泥鳅外逃。注入口和排水口应建有两个网,外层使用聚乙烯网,内层使用金属网。
基肥施用和储备:将田间水放干,晾晒3-4天,每平方米撒米糠 公斤。第二天,每100平方米施用40公斤牲畜肥料,晒4-5天后注水。单季稻田放养时间为第一次除草后,双季稻田放养时间为种植晚稻后。
饲喂:泥鳅放养后第一个月,饲喂蚕蛹和炒米糠混合饲料,饲料量为泥鳅总重量的3%-4%。一个月后,每15天追肥一次,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15公斤。
日常管理:经常检查堤防设施,及时修补漏洞。根据泥鳅的需要,调整水田水位。稻田田埂上加竹帘,防止泥鳅逃跑。
池沼养殖泥鳅
池沼条件:池沼应安装防逃生设备,水位保持在60厘米左右。
基肥施贮:在浅水池和沼泽的阳坡上堆施厩肥,每亩200-400公斤,培育水蚤。
饲喂:将蚕蛹、米糠与腐殖质土混合,制成颗粒或团块,每日喂食量约为泥鳅总重量的5%,每天喂食两次。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防逃逸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仲夏期间,在投料的上方搭设遮阳棚。定期清理料台并消毒。
水生作物田养殖泥鳅
水田准备:选择低水位(不超过1米)和薄淤泥层(不超过30厘米)的水生作物田,如慈姑田、茭白田、水芹田等。设置水闸和捕鱼沟。
放养:合理密植水生作物幼苗后,释放泥鳅,每亩放2-3万条。
饲养:水生作物田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以粗食为主。饵料种类和取食方法与水稻田泥鳅养殖相同。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防逃生设施,清除杂草和病害植物,保持光线充足和通风良好。水田施肥应选择多次,使用低毒农药,并在不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加深水位。
泥鳅养殖的疾病防治
泥鳅寄生虫病:常见病症为食欲减退。防治方法是用 毫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
泥鳅水霉病:多发生在气温较低时,病症为泥鳅外表有一层白色棉毛状物质覆盖。
泥鳅发烧病:病症为泥鳅大面积死亡和躁动不安,需及时处理。
泥鳅养殖作为一种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养殖户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产量和质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