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在不在河里养殖好些
田螺在不在河里养殖好些
田螺可以在河里养殖,但并不是所有河都适合养殖田螺。养殖田螺的关键在于水体的质量和饲料的调制。以下是关于田螺养殖的一些要点:
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的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 ~ 千克,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
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量为鱼体重的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日常管理工作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
收获与运输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高效养殖田螺的关键在于要保证水体的质量,并且学会调制饲料,这对增收很有帮助。田螺养鱼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广的优点。它是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