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产

养殖鲫鱼生病

2025-01-09 09:21:50 次浏览

养殖鲫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养殖鲫鱼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绦虫病、线虫病和孢子虫病。以下是这些疾病的详细介绍及其防治方法: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与症状:病原体主要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患病鲫鱼活动能力较差,反应迟钝,摄食量下降或停食。病鱼口腔、眼眶、鳍条皆有不同程度充血。病情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鳃丝苍白、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肝胆等脏器肿大,并伴有腹腔积水。

防治方法:1. 治愈后3-5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使池水呈弱碱性。

  1. 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定期加注新水调控水质。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与症状:病原体为柱状嗜纤维菌。病鱼体色发黑,游动迟缓,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鳃丝肿胀并有很多白色黏液,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最后窒息死亡。此病水温越高流行越快。

防治方法:1. 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定期加注新水调控水质。

  1. 全池泼洒生石灰,控制pH在 之间。

  2. 用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连用3天。

  3. 用乌桕树叶扎捆放于水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

  4. 同时用“烂鳃停”拌饲料投喂一周以上。

绦虫病

病原与症状:病原体为舌状绦虫的裂头蚴,虫体白色,俗称面条虫。病鱼腹部膨大,身体失去平衡,侧游上浮或腹部朝上,腹腔内充满大量白色带状虫体,内脏受压而损伤和萎缩,最终因消瘦、贫血而慢慢死亡。绦虫病危害持续时间较长。

防治方法:1. 由于绦虫生活史中的第一中间寄主是细镖水蚤,第二中间寄主是鲫鱼,终末寄主是白鸥,因此可采取彻底清塘消毒,杀灭虫卵、蚴虫及第一中间寄主,驱赶终末寄主。

线虫病

病原与症状:病原体为子宫线虫,其雄虫小,寄生在鲫鱼腹腔和鱼鳔,对鲫鱼产生危害的主要是子宫线虫的雌虫。雌虫寄生于鲫鱼尾鳍的间膜内,虫体血红色,又叫做“红线虫病”。中间寄主是萨氏中镖水蚤。在春季雌虫在鲫鱼尾鳍上发育成熟并钻破鳍条组织繁殖后代,导致鳍条充血,鳍条基部发炎,鳍条破裂并感染水霉致使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 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中间寄主。

  1. 用食盐水浸洗鱼体15—20分钟。

  2. 用高锰酸钾或碘酒涂擦病灶部位。

孢子虫病

病原与症状: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鱼类的鳃部、体表和体内肝脏等组织。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局部充血呈紫色、红色或溃烂,有时整个鳃瓣上布满孢囊,体表鳞片底部也可看到白色孢囊。

防治方法:1. 做好池塘彻底消毒和暴晒工作,杀灭淤泥里的孢子虫卵。

  1. 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以杀灭鱼体所寄生的孢子虫。

  2. 在发病期,一旦发现病鱼,应立即隔离,并选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养殖鲫鱼的管理措施

  1.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度,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的滋生。

  2. 定期检查: 定期对鲫鱼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疾病的扩散。

  3. 合理密度养殖: 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减少鲫鱼之间的相互摩擦和挤压,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4. 饲料管理: 选择高品质

养殖发发网
澳洲小龙虾海水养殖 安徽池塘甲鱼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