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的套路
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巧
1. 养殖场所的选择蚯蚓养殖的场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家庭养殖可以使用水缸或水盆,也可以在空地上挖掘地穴进行养殖。工厂化生产则可以在厂房中使用有规律摆放的金属盒子等进行规模化养殖。重要的是确保养殖环境的阴暗和湿润。
2. 蚓床的准备蚓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露天和室内。每条蚓床的长度最短3米,最长7米,宽度在 米到 米之间。露天方式可以用稻草盖蚓床或架设遮阳网;室内方式则可以在各种房屋内或盖石棉瓦的简易棚中进行。
3. 基质的配制基质是蚯蚓生存和觅食的基础。可以使用淤泥、动物粪便和腐叶土配制成土壤基质。基质需要经过腐熟熟化的工序,以提供丰富的腐殖质供蚯蚓食用。
4. 放养措施在蚯蚓规模化养殖期间,需要做好放养工作。可以将基料放置在养殖场地内,堆放的高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以便于建设培养基,且要留有人行道,保证可以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5. 饵料管理蚯蚓的食物包括各种植物残体、腐殖质、腐烂动物和生活垃圾。投饵前需去除杂质,然后将秸秆、杂草、甘蔗渣等切碎,加上猪牛鸡粪,堆成1米高的圆锥形,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发酵。为了确保安全,可以先用少量蚯蚓试喂,如无不良反应,再全部饲喂。
6. 环境调控蚯蚓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温度应控制在10-30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和土壤的透气性,确保蚯蚓的健康生长。
7. 蚯蚓孵化在气温15-28摄氏度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孵化过程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8. 日常养护蚯蚓是一种只能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的生物,因此在日常养护中需要将养殖蚯蚓的盆搬到阴暗处,并确保上面覆盖的稻草能够完全挡住基质,降低光线照射的可能性。土温不能高于30摄氏度,食料吃完后要及时添加。
9. 养殖效益蚯蚓不仅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蚯蚓粪便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的种植中。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蚯蚓的养殖效益,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