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如何看养殖密度
多肉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多肉植物因其独特的外观和易于养护的特点,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以下是关于多肉植物养殖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土壤多肉植物喜欢通透性较高、腐殖质和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可以将粗粒珍珠岩、东北松针土及石渣按照5:3:1的比例均匀混合,用于多肉的养殖。
2. 光照虽然不同种类的多肉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有所不同,它们都喜欢光照充足的生长条件。在生长季节要给它们足量的光照,夏季要及时遮阴,冬天则要多见太阳。
3. 浇水多肉植物的植株水分含量很高,一般情况下不怎么浇水也能存活,而浇水太多反而会导致根部腐烂。因此,浇水要等到土壤干掉之后再进行。
4. 温度多肉植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8℃。冬天的时候温度不能低于5℃,夏天的时候不能高于35℃。这里所说的承受极限是一般情况下的范围,并不代表所有多肉种类的承受极限都是这个范围,因此最好还是将之放在15-28℃的条件下养殖。
5. 注意事项- 及时追肥:多肉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养分的汲取,因此需要及时给它们追肥料。追肥之前需要先将肥料稀释,以免烧伤植物。
- 防病虫害:即使多肉植物还没有生病的征兆,也需要给它们喷一些药预防生病。常用的是多菌灵以及吡虫啉溶液,浓度不要太高,每两个月使用一次即可。
如何测量养殖密度、日生长量和成活率
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平均每头(只、条)动物的生活面积。例如,猪舍面积10平方米,养猪10头,那么养殖密度就是1平方米每头。
日生长量需要对动物进行称量,严格的每天称一次,直接计算出增重量,当然也可以每周、每十天、每月称重一次,用总增重量除以天数得到日生长量。
成活率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出栏活动物数量 / 同批入栏活动物数量 × 100% = 成活率。
多肉植物的专业术语解释
对于初次接触多肉植物的人来说,可能会被一些专业术语搞得一头雾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肉植物专业术语解释:
徒长:指无意义的,失去原本矮壮的造型,茎叶 伸长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缺乏光照引起的。
穿裙子:徒长的另一种表现,当多肉植物缺少日照,浇水又相对较多时,原本聚拢的叶子会下翻,像裙摆一样摊开,也被叫做摊大饼。这种情况较难恢复原状。
老桩:养了多年的多肉植物,老叶片都脱落,只剩下满是岁月痕迹的枝干。自然形成的姿态不仅美丽,还很值钱。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您能更好地了解和养殖多肉植物,享受园艺带来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