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水泥池养殖叉尾鮰技术
外水泥池养殖叉尾鮰技术
亲鱼培育期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鱼苗培育期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 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鱼种饲养期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 米~ 米。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成鱼饲养期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水质管理水质是斑点叉尾鮰养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以下是水质管理的几个关键要点:
合理投放水量:根据池塘的面积和鱼类的数量,合理投放水量,保持水体的流动。
控制水温: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20-30摄氏度),可通过增减水量或利用水草调控。
维持适宜的pH值:鱼类对水的pH值较为敏感,维持在中性或弱碱性(pH值 )是理想的。
定期换水:根据水体的需求,定期进行部分换水,避免水体污染。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斑点叉尾鮰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技巧:
合理投喂: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避免过度喂食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注意饲料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