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县牛蛙种苗养殖场
福建大田县牛蛙种苗养殖场概述
福建大田县的牛蛙种苗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广平镇和 镇等地。这些养殖场主要从事牛蛙的养殖及销售业务。以下是有关大田县牛蛙种苗养殖场的具体信息:
大田县广平镇山哥牛蛙养殖场
经营者为王英珊。该养殖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2350425MA2YK20D27,企业地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西园村水尾。该养殖场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牛蛙的养殖及销售。
环保问题及治理措施
在过去几年中,大田县的一些牛蛙养殖场曾因环境污染问题受到投诉和处罚。例如,福建省大田县田元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牛蛙养殖项目(即大田县田元养殖场)位于大田县 镇池园村,曾因养殖废水超标排放而被处罚。该养殖场还因破坏河道周边土壤结构、造成水质黑臭等问题而被投诉。
针对这些问题,大田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例如,《大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方案的通知》(田政文〔2013〕122号)规定,大田县田元养殖场涉嫌超标排污的行为由大田县生态综合执法局查处。《关于印发大田县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田政办〔2018〕17号)(户)。
牛蛙养殖技术及模式
牛蛙养殖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主要包括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商品蛙池和种蛙池的建设与管理。以下是常见牛蛙养殖模式及技术要点:
产卵池:产卵池又叫亲蛙池,池水深度应在20-30厘米之间,水面约占全池面积的1/3。池边应筑成斜坡,以便亲蛙上岸栖息。夏日应注意遮荫,水中可种植一些水草。
孵化池:孵化池一般为水泥池,面积不必过大,2-3平方米即可,水深20-40厘米。池底最好铺上6厘米厚的沙子。
蝌蚪池:蝌蚪池可以是水泥池也可以是土池。蝌蚪在孵化池中稍微养大后移入蝌蚪池。蝌蚪池的面积宜稍大,一般为20-30平方米,水深30-80厘米。
幼蛙池:幼蛙池主要用于养殖变态后2个月的幼蛙。此时的幼蛙捕食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关注,并进行人工驯食诱饵。
商品蛙池:商品蛙池主要用于养殖2个月以上的幼蛙和成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数量和方法调整,水深保持在40厘米左右,夏季可达到80-100厘米。
种蛙池:种蛙池主要用于高密度养殖产卵量高的壮蛙,待发情期再移入产卵池。
稻蛙模式
稻蛙模式是一种将牛蛙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能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以下是稻蛙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
稻田选择:养蛙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地块,面积以666~1300平方米为宜。
稻田清整:插秧前,稻田要施足基肥。混养蛙种前,需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中挖保护沟和保护坑,以便在晒田、临时缺水或喷施农药时为蛙提供庇护。
防逃装置:牛蛙善于跳跃,因此需要设置防逃墙和防逃栅栏。防逃墙可用塑料窗纱或塑料薄膜搭建,底部埋入土中15厘米,每隔1-2米打一个木桩固定。
蛙种投放:蛙种宜在插秧后2周投放,一般每100平方米放养20克/尾的幼蛙300只。
日常管理:牛蛙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混养的种蛙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