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动物人工养殖
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背景和意义
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是一项既新兴又古老的事业。说它新兴,是因为很多药用动物目前仍然是野生动物,尚未经过系统的人工驯化;说它古老,是因为中国对野生动物的驯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现代药用动物养殖业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在野生变家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方面尤为欠缺。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生物学基础、条件和方法。
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生物学基础
引种环节的重要性
引种是野生动物变为家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包括生活习性调查、捕捉、检疫和运输等一系列工作。人工改变了动物的生活环境,这对动物来说是一场生命力和适应性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引种技术水平的实际检验。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常常会导致工作失败。
习性调查
习性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摸清动物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规律,才能知道在家养时应提供哪些生活条件,以保证动物正常生活、繁殖、生长发育并获取优良的产品。习性调查的内容包括栖息环境调查、食性调查和行为调查。
栖息环境调查: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动物在野生状态下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栖息区的范围和特点,以及一年四季的气候和景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这对于确定动物的养殖方式、场舍建筑、设备供应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可以提供基本依据。
食性调查:食物是动物的首要生活条件。每种动物都有其食性特点,如麝喜食松萝,鼯鼠喜食侧柏,乌鸡喜食颗粒食物,蝎子喜食流质食物。了解这些食性特点,有助于在人工养殖中提供合适的饲料,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行为调查:了解动物是群居性还是独居性,以确定群养还是分养。动物的昼夜活动和季节活动也需调查,以便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捕捉、检疫和运输
捕捉:对野生动物的捕捉应尽量避免对机体的损伤,并注意减少精神损伤。捕捉时要保持安静,精心饲喂,使动物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检疫:很多野生动物饲养场因引种时不检疫而造成严重后果。在养殖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以防疾病的传播。
运输:野生动物未经驯化,运输时比家畜、家禽更为困难。运输时应尽量缩短时间,避免时走时停和中途变换运输工具。常用的运输方法包括遮光运输和麻醉运输。
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具体方法
以胡蜂养殖为例
胡蜂养殖是一个典型的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案例。虽然胡蜂的毒性大,常能蜇伤人、畜,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就能实现安全有效的养殖。
建造蜂笼:在野外用竹、木条建造框架,笼的周围和顶部罩以尼龙纱网防逃。笼内种植大量的十字花科植物和矮小灌木,为胡蜂提供活动和取食的场所。
饲养方法:
选择品种:人工饲养以斑胡蜂、黑尾胡蜂较好。
公母搭配:雄与雌的配比以1:5为宜。
喂水供料:将水和液体饲料装入瓶中,再将瓶倒置在铺有海绵、吸水滤纸或脱脂棉的器皿中,胡蜂会自行觅食。
设置蜂箱:在笼内放置一些朽木,并悬挂空蜂箱,供胡蜂建巢用。
越冬管理:在气温6℃以下时,胡蜂入箱抱成团,不食不动,应将蜂箱搬进干燥通风的空房中越冬。当气温回升到6℃以上时,蜂即散团,应搬回蜂笼。
防治敌害:注意防范黄尾巢螟、老鼠等敌害。胡蜂性暴躁,易蜇伤人,取毒时需谨慎。
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通过科学的引种、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用动物的养殖成功率和产品质量。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养殖经验的积累,药用动物人工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