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牟牛蛙养殖
牛蛙养殖的概述
牛蛙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蛙,因其肉质紧实、脂肪含量低而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养殖牛蛙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益,还能有效利用水资 土地资源。本文将详细介绍牛蛙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牛蛙养殖的基本条件
养殖场地选择
牛蛙是两栖动物,养殖场地应选择环境幽静、背风向阳、冬暖夏凉、交通便利的地方。
养殖场地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
场地面积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建议每1000至2000平方米为宜。
养殖池建造 - 养殖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建议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可平均分成四个小池。
蛙池四周用红砖砌围墙,围墙地上部分高 米,地下深入40厘米,防止牛蛙打洞逃跑。
蛙池与围墙之间留有2米宽的斜坡空地,种植植物或杂草,供牛蛙休息或捕食。
围墙外有树木遮荫或搭遮荫棚,以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温度控制 - 牛蛙是变温动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
- 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时,牛蛙一般不会产卵。
牛蛙养殖的具体步骤
幼蛙养殖 - 养殖池准备:幼蛙养殖池通常为20~50平方米的长条形泥底水泥池,深度在 ~1米之间。池内设有陆岛,配备2~3个饲料台和遮阴棚。池周围为陆地,供幼蛙栖息,面积占水域面积的1/4以上,并种植多叶植物。池中也需种植水生植物。池壁上设置一些人工洞穴,以便幼蛙越冬和满足其穴居习性。
放养密度:刚变态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150只/平方米,或体重25~50克的幼蛙80~100只/平方米。随着幼蛙个体的增大,放养密度相应减少。
饲料投喂:刚变态的幼蛙需在1~2天内继续投喂活饵,然后开始驯食。2天后将鸡、鱼等的肉或内脏切成条状混在活饵中投喂,大小以幼蛙能吞食为度。然后将人工饵料制成大小合适的软颗粒状,慢慢地扔到饵料台上,或直接投喂膨化饵料,引诱幼蛙摄食。昆虫是幼蛙的理想饵料,因此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池上方安装双层的黑光灯,诱集昆虫供幼蛙摄食。但主要还是投喂人工饵料,每天投喂1~3次,每次投喂量以牛蛙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
日常管理:饲养期间要定期换水,每周换水2~5次,每次换水量5~20厘米,并保持一定的微流水。每月定期泼洒一次1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以保持水质清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分级培育,防止自相残杀。
成蛙养殖 - 养殖池准备:成蛙养殖多为土池,形状和构造与幼蛙养殖池相同,面积为200~1000平方米,防逃网较高( ~ 米)。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的规格而定,放养体重30~100克的蛙种一般为20~50只/平方米,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分级分池稀养。
饲料投喂:成蛙摄食量大,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相结合。动物性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如蛾类、青虫、蝗虫、小杂鱼等;人工性饵料如蚯蚓、黄粉虫、蚕蛹、动物内脏。配合饲料即是膨化颗粒饵料,投喂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每天投喂3次,即投两次动物性饵料,投一次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成蛙养殖期间需定期检查蛙池,确保防逃设施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