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鸭子大全
科学养殖鸭子大全
一、品种选择
科学养殖鸭子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品种。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的品种。这些品种通常食性广,食量大,肌胃发达,消化能力强。羽毛丰满,个头大小适中,眼睛黑亮,鸭掌透红,抗病能力较强,适宜养殖。
二、放养时间与场地选择放养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10月底,这段时间气候温暖,适合鸭子生长。场地选择方面,应选择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山楂、柿树、苹果、梨、杏、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这些场地能够提供丰富的天然饲料,如青草、野菜、落地花、叶、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种虫卵、蛹、爬行昆虫和近地表飞虫等动物性食料。
三、放养密度与轮放区划定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来决定,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 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划定轮放区时,可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来确定。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每区 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
四、补饲与饮水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步减少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五、监管与防疫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更为重要。防疫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六、雏鸭管理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4天后改为煮烂的 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加强保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七、棚舍管理棚舍管理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棚舍的密封处理、清理清扫散落粪便和灰尘杂物、养殖器具消毒、棚舍内部环境泡沫消毒、育雏间的吊顶做保温处理、棚舍内部器具检修等都是必要的措施。确保棚舍内部环境干净、卫生,温度和湿度适宜,通风良好。
八、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鸭子食欲不振、生病等。应及时观察鸭子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例如,若发现鸭子食欲不振,可以检查饲料是否变质,饮水是否清洁,环境温度是否适宜等。若发现鸭子生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棚舍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科学养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鸭子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实现优质高效的养殖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