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扶持生猪养殖
脱贫攻坚产业扶持生猪养殖
关区:生猪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关区在脱贫攻坚战中重点培育了生猪养殖业,并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 关区新开办了生猪“保险+期货”价格保险,有效分解转移了农户的风险,提供了保障。 关区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发展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目前,生猪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增收致富的“新钱景”。
龙场镇干坝村:生猪养殖助力脱贫攻坚
龙场镇干坝村通过启动建设两个生猪养殖项目,年出栏达4800头,总投资300万元。项目采用“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了增收致富问题。该项目由富之源公司进行统一建设规划、统一提供猪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兽药、统一防疫管理、统一价格回购的“六统一”模式经营,预计年创收入将达200万元。通过这种方式,干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创收3000元,村集体每年可创收40万元,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枣园村:精准扶贫技术产业培训
枣园村是县电视台结对帮扶村,主要产业包括生猪养殖、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为了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脱贫摘帽,县电视台积极落实资金帮助贫困户修缮猪舍,扩大养殖规模。还举办了精准扶贫技术产业培训活动,邀请县农牧局讲师就夏季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等相关养殖知识进行讲解,提高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技能。此次活动不仅对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指导作用,也是枣园村精准扶贫工作中“扶志扶智”的有力举措。
靖西市:产业化联合体做活生猪产业
靖西市在脱贫攻坚战中重点培育了烤烟、桑蚕、水果和养猪“三种一养”产业,并推行“产业化联合体”模式。该模式是在“公司+农户”基础上的升级版,让农户成为养殖主体,公司做好服务。具体运行流程是:党委引领、政府主导,动员有养殖意向的农户和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公司提供猪苗、技术服务和销售,形成以农户为主体、统分结合、多层次经营的集群化新经济体系。在这种模式下,养殖环节利润归群众,公司提供猪苗、技术、防疫等服务,村集体则入股分红,实现了多赢。
生猪养殖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通过不同的模式和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降低了风险,增加了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在未来的发展中,生猪养殖产业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助力更多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