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子怎么养殖的
稻田养鸭子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品种选择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要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不建议选择野鸭子,因为它们可能会对稻田造成破坏。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家鸭和野鸭的杂交品种,这样的养殖效果通常较好。
2. 稻田布置放鸭前需要将稻田四周用塑料网封闭,防止鸭子跑到邻近稻田。鸭舍的建设也很重要,顶部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档但必须通风透气,底部用木板或竹板平铺。鸭舍下应挖一个2倍于鸭舍大小、50厘米-60厘米深的水塘。同时在稻田间开挖35厘米宽、30厘米深的丰产沟若干条,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稻田里水的深度应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使鸭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搅拌泥土。随着鸭的成长,水的深度逐渐增加,整个田面都要保留水层。
3. 训练喂养鸭子在育雏期间没有放牧的习惯,因此需要在下田前进行采食训练。调教鸭子学会采食落地谷子,再将谷子撒入浅水中,让鸭去啄食,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此后把鸭子放入稻田后,它就会主动去寻找田里的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等食物。同时要注意补饲,一般每天每只鸭用50克-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要定时定点饲喂,不可过多或过少。
4. 放养时间及密度插秧后1周-2周,待秧苗成活后,将1周-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成年鸭应适当推迟几天下田。原则上,要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牧时间。一般在气温超过30℃时,就不宜下田放鸭。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应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凉爽的时候进行。要适当轮流放,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复放,要适当休闲几天再放。放养密度大鸭为每亩15羽左右,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放鸭时,公鸭和母鸭的比例配成1:4,以便增强田间的活动能力。
5. 放养管理在水稻出穗后灌浆初期,要将鸭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防止鸭吃稻穗,影响水稻产量。收鸭后,公鸭可以出售,母鸭可以育成蛋鸭。
6. 补充投喂虽然稻田放养可以提供一部分食物,但仍然需要进行饲料补充。特别是在晚上,应该对鸭子进行饲料的补位,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生长。
7. 防暑降温由于稻田放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暑降温。鸭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础上,要保持通风,并设置一些遮荫树枝或小凉棚。丰产沟应满水,让鸭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稻田养鸭子的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水稻中的虫害,同时也可以让鸭子变得非常肥,是一种生态环保且经济效益高的养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