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畜禽

积极推进牛蛙养殖

2024-12-04 09:06:47 次浏览

积极推进牛蛙养殖的背景和意义

牛蛙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牛蛙不仅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其养殖产业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为了确保牛蛙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于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旨在解决牛蛙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尾水污染治理不到位、违禁药物检出率偏高、随意停养和强拆等,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推进牛蛙绿色健康养殖的具体措施

  1. 宣传和推广规范标准:各地要积极宣传和推广《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4328-2023)等规范、标准,引导牛蛙产业在苗种、饲料、养殖、流通等各环节实现规范发展。

  2. 推进牛蛙育种创新:充分利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成果,推进牛蛙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引导养殖主体选用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水产苗种繁育单位生产的优质苗种。

  3. 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结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实施,推广牛蛙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引导地方政府和养殖主体积极创建以牛蛙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加强牛蛙养殖尾水治理和质量安全监管

  1. 建立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养殖模式建立牛蛙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指导推进牛蛙养殖尾水处理。对于池塘养殖牛蛙的,要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达标治理;对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牛蛙的,要利用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养殖尾水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2. 加强养殖用药监管:建立健全牛蛙养殖主体名录库,切实加强牛蛙养殖用药监管,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依法查处牛蛙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违规用药行为。

  3. 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引导养殖主体树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识,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保障牛蛙养殖生产空间和养殖主体合法权益

  1. 科学布局牛蛙养殖生产:以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基础,保障牛蛙养殖生产空间,在规划限养区和养殖区内,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牛蛙养殖。

  2. 办理合法用地手续:依法为牛蛙养殖办理合法用地手续,切实保障养殖主体合法权益;对“一刀切”禁养牛蛙的不合理政策,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推动予以纠正。

  3. 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与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部门理解和支持,形成支持牛蛙等特色品种养殖的工作合力。

推进牛蛙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1. 发展牛蛙经济: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牛蛙经济”,延伸培育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发展加工流通:积极发展牛蛙养殖产品加工流通,创新发展预制菜加工,鼓励养殖主体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空间、牛蛙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3. 打造区域品牌:打造一批牛蛙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行业协会发挥引导作用,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

  4. 强化联农带农益农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养殖户共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1. 环保政策:加强对牛蛙养殖场的环境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水质检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牛蛙养殖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促进牛蛙养殖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牛蛙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养殖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养殖发发网
曲靖富源波尔山羊养殖 宁波生猪养殖协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