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苗如何养殖
牛蛙苗的养殖方法
一、
集约养殖:这是最常见的高密度养殖方法。可以在鱼塘中单独养殖牛蛙或将牛蛙和鱼一起混养。水深应保持在1米左右,并在水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供牛蛙栖息。养殖密度通常为每公顷2000-3000只。
半开放式养殖:这种方式是在较大的池塘中投放幼蛙,饲料以天然饲料为主,辅以人工饲料。
流放养殖:适用于有大面积水源的情况,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天然饲料和水生植物。
二、蝌蚪的饲养1. 清池消毒:在蝌蚪放养前,需要进行清塘消毒工作。每亩可以用125千克的生石灰杀灭池内的病菌和虫类敌害。
- 培肥水质:消毒后,放养前3天应注入pH值7、含氧高的新水,一次加深 米。同时每亩施入畜肥100千克培肥水质。
三、幼蛙的养殖1. 养殖池准备:幼蛙养殖池通常是20~50平方米的长条形泥底水泥池,深度在 ~1米之间。池内设有陆岛,配备2~3个饲料台和遮阴棚。池周围为陆地,供幼蛙栖息,并种植多叶植物。池壁上设置一些人工洞穴供幼蛙越冬和满足其穴居习性。
放养密度:刚变态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150只/平方米,或体重25~50克的幼蛙80~100只/平方米。随着幼蛙个体的增大,放养密度相应减少。
饲料投喂:刚变态的幼蛙需在1~2天内继续投喂活饵,然后开始驯食。2天后将鸡、鱼等的肉或内脏切成条状混在活饵中投喂。然后将人工饵料制成大小合适的软颗粒状,引诱幼蛙摄食。每月定期泼洒一次1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以保持水质清新。
四、成蛙的养殖1. 养殖池准备:成蛙养殖多为土池,形状和构造与幼蛙养殖池相同,面积为200~1000平方米,防逃网较高( ~ 米)。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的规格而定,放养体重30~100克的蛙种一般为20~50只/平方米。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分级分池稀养。
日常管理:成蛙摄食量大,换水量要比幼蛙的大。夏季水温高时,最好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池水量的1/2。每天巡池3次以上,观察成蛙摄食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五、稻田养殖1. 稻田选择:养蛙稻田要求天旱不缺水,雨涝不淹没。宜选择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保水性好,田埂宽而结实的稻田。面积以666~1300平方米为好。
- 防逃设施:蛙类善于跳跃,特别是牛蛙,跳高可达 米。因此,做好防逃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六、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牛蛙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周围的气温低于10度,它就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如果温度低于零下,牛蛙会直接冻死。另外,如果温度太高也会造成热死的可能性。牛蛙的最佳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度。
- 湿度控制:湿度对牛蛙也有影响。因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没有任何保护组织,所以牛蛙生长环境太干燥的话会影响到它的生长。如果直接对其日晒半个小时能够直接晒死牛蛙。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科学地养殖牛蛙苗,确保其健康成长并最终获得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