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畜禽

生态化养殖生猪

2025-01-07 09:10:30 次浏览

生态化养殖生猪的意 特点

生态化养殖生猪是一种在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畜产品安全卫生、排泄物处理达标,从而保持当地生态平衡和猪场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对环境的影响有限,还能体现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生态化养殖生猪的技术要点

  1. 养殖规模确定

    生态养猪应体现种养结合,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养猪场的规模应根据周围种植业园地能消纳多少粪污量来确定。通常情况下,猪群规模应控制在1000头以内。

  2. 猪种选择

    尽管现在所有品种的猪通过一定的养殖方式都有可能成为生态猪,但由于放牧环境复杂多样,优先选择抗病力强、耐粗饲、善爬坡、肉质紧实、风味好的本地土猪种为佳。

  3. 饲料选择和饲养管理

    生态猪的饲料以粉碎的原粮加新鲜青绿饲料为主,适当添加骨粉、食盐等添加剂,不得饲喂配合全价料。饲养周期通常在10个月以上,从出生到转保育舍需要42天,在保育舍饲养65-70天,然后在放养区放养6个月以上,体重大约达到110-125公斤出栏。

  4. 疾病防控

    应非常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检测和迅速治疗工作,采取及时注射疫苗、及时驱虫、及时圈舍消毒、及时隔离治疗等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5. 档案记录

    应做好引种、配种、产仔、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消毒、免疫、诊疗、防疫监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销售等档案记录工作。

原生态放养法的具体做法

  1. 简易饲养场建设

    原生态放养法的饲养场建设非常简单,农民可以根据自有的资源进行搭建,不需要任何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饲养场一般包括休息棚、采食棚和围场三大部分组成。

  2. 猪种选择和饲粮的组成

    原生态放养法猪种一般选择优良土杂种,以提高肉质和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粗性。

  3. 防疫措施

    • 营造舒适的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是猪体健康的有效保证。

    • 通过加大运动量和自由拱土来增强猪只免疫力。

    • 以鲜草、中草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 严格防疫程序,按时注射疫苗,合作社定期指导农民注射疫苗。

  4. 合作经营方法

    由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养殖,政府提供建场补助资金,农民提供猪苗、保健治疗兽药和劳力,合作社提供饲料、疫苗和中草药。所产生的生猪由合作社按最低保护价制度收购,养殖利润由合作社和农民按四四分成,另外20%作为风险基金。

生态化养猪的重要性

  1. 提高生猪产量

    推行原生态放养法是能提高生猪产量,推行储肉于民,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有力措施。

  2. 减少污染物排放

    原生态放养法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农地土壤结构的有效办法。

  3. 降低养猪业风险

    原生态放养法是降低养猪业风险,生产健康肉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

  4. 重振农村养猪业

    原生态放养法是重振农村养猪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态化养殖生猪不仅能够提高生猪产量,降低养殖风险,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农地土壤结构。同时,它还能生产健康肉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并且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推广和应用生态化养殖生猪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广阔的发展前景。

养殖发发网
蛋白虫养殖的产值 鹦鹉大连本地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