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养殖鸵鸟
胡集养殖鸵鸟
胡集村位于鱼台县谷亭街道,近年来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其中之一就是发展鸵鸟养殖产业。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国有企业”的种植新模式,胡集村已经成功签约了2355亩土地,大力发展包括鸵鸟养殖在内的多种特色产业。
鸵鸟养殖的技术要点
鸵鸟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饲养场地: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倾斜度约为20度的坡地,并用围栏进行圈养。场地应远离城区和交通嘈杂的地方,周围用铁丝网防止鸵鸟受伤或逃跑。运动场应坐北朝南,休息场要分开成年鸟和雏鸟,并且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防风雨措施,保持干燥和良好的通透性。
饲料选择:鸵鸟是杂食动物,消化功能较好,能够从粗纤维中摄取能量。因此,饲料不应提供过多的能量,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和体脂增加。为了促进后消化道微生物生长,应在两个半月后增加粗饲料的用量。
交配期限:雌鸵鸟发情时动作变得温柔,并会主动接近雄鸵鸟。交配后1-2周内产卵,若将产下的蛋取出,雌鸟会连续产蛋,一天一枚,持续20天左右。人工饲养时应关注这一点,以提高鸵鸟的繁殖效率。
防治疾病:育雏期是鸵鸟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应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地面干燥,并定期消毒,发现病鸟立即隔离治疗,为鸵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鸵鸟养殖的经济效益
鸵鸟浑身都是宝,其肉、蛋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羽毛、皮、腿骨等也可以回收利用,鸵鸟油还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养殖一只鸵鸟的成本较低,而其生长速度快,小鸵鸟孵化出来一年就能长到200多斤,可以出栏销售。例如,在砀山县李庄镇镇东村的恒冠养殖专业合作社,鸵鸟养殖一年的效益大约在80万元。
带动就业和乡村振兴
胡集村通过发展鸵鸟养殖产业,不仅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村民在务工的同时,还可以学习鸵鸟养殖技术,为今后发展特色养殖开辟新的致富之路。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存栏量,将鸵鸟养殖规模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政策支持和社会效益
政府也在积极支持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合作社和农户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鸵鸟养殖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胡集村通过发展鸵鸟养殖产业,不仅实现了村美、业兴的目标,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鸵鸟养殖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