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畜禽

水产动物繁育与养殖

2025-01-03 08:57:48 次浏览

水产动物繁育与养殖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水产养殖业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保护水产资 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

水产养殖的分类

按水域性质不同,水产养殖可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浅海滩涂养殖;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贝类养殖、虾类养殖、蟹类养殖、藻类栽培;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工厂化养殖以及静水式、流水式养殖。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1. 能量消耗和饲料转化效率: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

  2. 工业原料:水产养殖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3. 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渔业预测指出,年渔获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已达到顶点,今后单靠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量。

  4. 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近海地区,可因养殖产量增长减轻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在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利于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水体颜色和水质指标可以反映水质的好坏,进而影响水产动物的健康和产量。

  1. 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便会产生毒素而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

  2. 黑水: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

  3. 白浊水:当池水呈白浊色时,表明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浮游植物得不到营养盐类而大量死亡,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被破坏,池水接近老化,且严重缺氧。

  4. 氨氮含量过高的水: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塘,如螃蟹池、对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如果在平时养殖管理中投入较多高蛋白的饵料后,新陈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使其免疫力降低,极易造成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感染。

水产动物的繁育与养殖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历史和现代养殖技术的了解,推动这一重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发发网
湘西州肉牛养殖 海上蜗牛怎么养殖
相关内容